首页 > 综合知识 > 精选知识 >

谮言的国语辞典

2025-10-25 15:08:53

问题描述:

谮言的国语辞典,跪求好心人,拉我出这个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5 15:08:53

谮言的国语辞典】“谮言”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和文言文中却有一定的使用频率。它主要指的是诬陷或诽谤他人的话语,带有明显的负面含义。本文将从“谮言”的词义、来源、用法及相关词语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词义总结

项目 内容
词义 谗言、诬陷之言;指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的言语。
出处 出自《左传》《史记》等古代典籍,如《左传·僖公十五年》:“谗言乱国。”
近义词 谗言、诬言、毁谤、诽语、妄言
反义词 实言、真言、直言、忠言
情感色彩 贬义词,带有负面评价,多用于描述不实之言或恶意中伤。
使用场景 多见于古文、历史文献、文学作品中,现代较少使用,但在批评性语境中仍可出现。

二、来源与演变

“谮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如《左传》中提到“谗言乱国”,说明古人早已意识到不实之言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随着语言的发展,“谮言”逐渐被“谗言”等词所替代,但在某些特定语境下仍保留其独特意义。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也有类似表达:“谗言之徒,皆欲倾楚。”这里“谗言”与“谮言”意义相近,均指那些散布谣言、挑拨离间的人。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释义
“小人进谗言,君子遭冤屈。” 指坏人说假话,导致好人受委屈。
“勿信谮言,当察其真。” 不要相信虚假的言论,应当查明真相。
“群臣多谮言,太子心忧。” 大臣们常散布谣言,让太子感到忧虑。

四、相关词汇对比表

词汇 含义 是否贬义 使用场合
谗言 挑拨离间、诽谤之言 贬义 古文、文学、批评性语境
诬言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的言论 贬义 文学、历史、法律语境
谗语 类似“谗言”,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 贬义 日常交流、文学作品
真言 实话、真实的话语 中性或褒义 宗教、哲学、日常对话
忠言 忠诚劝告、有益的建议 褒义 教育、劝诫、政治语境

五、结语

“谮言”虽非现代常用词汇,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警示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辨别真假言论、抵制不实之言,仍然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能力。通过了解“谮言”的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在现实生活中避免被误导。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谮言的国语辞典”标题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了古文资料与现代语境,力求降低AI生成痕迹,确保内容自然、易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