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是什么意思】“荡气回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音乐、戏剧等作品情感强烈、感人至深,令人情绪起伏、难以忘怀。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内容的深刻性,还带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荡气回肠 |
| 拼音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 出处 | 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情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灵,功归造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布为章,勒铭为奏;然后甄别宫商,悬诸日月。故能弥纶万代,冠冕群英。”后世多用于形容作品感人至深。 |
| 含义 | 形容文章、音乐或情感表达非常动人,令人情绪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艺术评论中,也可形容某种情感体验极为深刻。 |
| 近义词 | 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
| 反义词 | 平淡无味、索然无趣、毫无波澜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文学评论 |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真可谓荡气回肠。 |
| 音乐欣赏 | 这首交响乐旋律激昂,情感丰富,听后令人荡气回肠。 |
| 个人感受 | 看完这部电影,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真是荡气回肠。 |
| 剧情评价 | 剧情发展紧凑,人物刻画细腻,整个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 |
三、总结
“荡气回肠”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它强调的是作品所引发的情感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无论是文字、音乐还是戏剧,只要能够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都可以被称为“荡气回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些特别动人的经历或瞬间,让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