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的意思】“荡气回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音乐、戏剧等艺术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深深打动人心,令人情绪起伏、难以忘怀。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内容的深刻与动人,也体现了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一、
“荡气回肠”原意是形容音乐或文章激荡人心、使人情绪激动,后来引申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极高评价。它强调的是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度和力量,能够引发听者或读者强烈的共鸣与感动。
该成语多用于文艺评论、文学分析或情感表达中,常见于对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等作品的赞美之中。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荡气回肠 |
| 拼音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 出处 | 《文心雕龙·情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故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若夫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然后‘荡气回肠’,‘止乎礼义’。” |
| 释义 | 形容文章、音乐等感人至深,令人情绪激动,难以平静。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文艺作品的感染力强,情感丰富。 |
| 近义词 | 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
| 反义词 | 平淡无味、索然无趣、枯燥乏味 |
| 例句 | 他写的文章荡气回肠,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 |
三、延伸理解
“荡气回肠”不仅仅是对作品形式上的赞美,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它意味着作品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深处,激发人的情感反应。这种效果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对情感的细腻描写以及语言的精妙运用。
在现代语境中,“荡气回肠”也被广泛用于影视、音乐、演讲等领域,用来形容那些能够让人感动落泪、情绪波动的作品。
四、结语
“荡气回肠”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艺术的力量。它提醒我们,在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中,情感的真实与表达的深度才是打动人心的关键。无论是文字、音乐还是影像,只有真正触及人心的作品,才能被称为“荡气回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