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经典之作,原为周代宴饮时所唱的乐歌,表达了主人对宾客的欢迎与款待之情,也体现了古代礼仪文化中的和谐与尊贵。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礼乐精神。
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乐。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
译文:
山林中传来呦呦的鹿鸣声,它们在野外吃着青草。
我有尊贵的客人到来,弹琴奏瑟,吹笙吹簧。
笙簧齐鸣,捧着竹筐来献礼。
人们喜爱我,向我展示处世之道。
山林中传来呦呦的鹿鸣声,它们在野外吃着野草。
我有尊贵的客人到来,品德高尚,名声远扬。
对待百姓宽厚仁爱,君子们以此为榜样。
我备好了美酒,邀请宾客尽情欢乐。
山林中传来呦呦的鹿鸣声,它们在野外吃着苦菜。
我有尊贵的客人到来,弹琴奏瑟,和乐融融。
琴瑟和鸣,欢聚一堂,尽享安乐。
我备好了美酒,让宾客畅快饮酒,共度良宵。
赏析:
《鹿鸣》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宴会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诗中“呦呦鹿鸣”既是自然之声,也象征着宾主之间的和睦相处。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宾客的尊重与热情,更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礼仪、德行和人情的重视。
此诗常被用于宫廷或贵族宴会上,作为迎宾待客的乐章,既是对宾客的礼遇,也是对自身德行的展示。其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情感真挚而不失庄重,堪称《诗经》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