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原文与赏析白居易】《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806年,是一首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权力、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一、
《长恨歌》共120句,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半部分: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从两人初遇、宠爱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赐死于马嵬坡。
2. 中间部分:讲述了唐玄宗在失去爱妃后的悲痛与思念,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3. 后半部分:借仙界传说,表达唐玄宗与杨贵妃虽生死相隔,但情意不灭,最终在仙境重逢。
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真实感,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作品名称 | 《长恨歌》 |
| 作者 | 白居易 |
| 创作时间 |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 |
| 体裁 | 长篇叙事诗 |
| 主题 | 爱情、权力、命运、哀愁 |
| 结构 | 分三部分: 1. 前半段:爱情与悲剧 2. 中间段:思念与痛苦 3. 后半段:仙境重逢 |
| 主要人物 | 唐玄宗、杨贵妃 |
| 艺术特色 | -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 借古讽今,反映现实 -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 |
| 历史背景 | 安史之乱(755-763年),唐朝由盛转衰 |
| 文化影响 | - 成为后世文学、戏曲的重要题材 - 影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
| 名句举例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三、简要赏析
《长恨歌》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人性复杂与命运无常。白居易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使读者在感受爱情美好的同时,也体会到人生的无奈与沧桑。
诗中“长恨”二字,既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切怀念,也是对人生短暂、幸福难久的感慨。这种情感超越了时空,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四、结语
《长恨歌》是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杰作,不仅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他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洞察。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角度来看,《长恨歌》都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