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渐落晓星沉的晓星是什么意思】一、
“长河渐落晓星沉”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全句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句诗描绘了夜晚将尽、天色微明时的景象。其中,“晓星”指的是黎明前出现的星星,通常是指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之一——金星或木星,在黎明时分出现在东方天空。
在诗句中,“晓星沉”意指这些星星逐渐消失在天际,象征着夜色将尽、天光初现。整句诗营造出一种孤寂、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孤独无依的情感。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诗中含义 | 情感色彩 |
| 长河 | 指银河或长长的河流,象征时间或空间的广阔 | 李商隐《嫦娥》 | 表示夜色深沉,银河渐渐暗淡 | 宁静、悠远 |
| 渐落 | 渐渐地落下,表示时间推移 | 《嫦娥》 | 夜色逐渐消退 | 时间流逝、夜尽天明 |
| 晓星 | 黎明前出现的星星,如金星、木星 | 《嫦娥》 | 指天将破晓时的星辰 | 孤寂、短暂 |
| 沉 | 沉没、消失 | 《嫦娥》 | 星星逐渐消失在天边 | 哀愁、离别 |
三、延伸理解
“晓星沉”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或者希望即将破灭。在李商隐的诗中,这种景象与“嫦娥”的传说相结合,更添一层神秘与哀婉的意味,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因此,“晓星”不仅仅是一个天文概念,更是一种情感寄托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时光、孤独与美好瞬间的感慨。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句的意境或相关诗词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