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徒子好色赋原文与翻译】《登徒子好色赋》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所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讽刺“登徒子”好色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欲望的批判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语言生动、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
本文通过楚王与宋玉之间的对话,揭示了登徒子好色的本性,并借宋玉之口,列举了登徒子在容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好色”表现。同时,宋玉也为自己辩解,强调自己虽有美质,但并非好色之人。全文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既讽刺了登徒子的轻浮,也体现了宋玉的才智与自尊。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大夫登徒子,谗谄面谀,上惑王,下乱民间。 | 登徒子这个大夫,善于阿谀奉承,上面迷惑君王,下面扰乱百姓。 |
| 余观其妻,其色悦人,不可信也。 | 我观察他的妻子,她的容貌很美,令人喜爱,但不可相信。 |
| 吾见其妇,其色悦人,而吾不悦;吾见其子,其貌如人,而吾不悦。 | 我看到他的妻子,她容貌美丽,但我并不喜欢;我看到他的儿子,相貌像人,我也并不喜欢。 |
| 是故,君子慎其所处。 | 因此,君子应谨慎选择所处的环境。 |
| 吾非好色者也,乃好夫子之言也。 | 我并不是好色的人,而是喜欢您的言论。 |
| 吾闻古之君子,好色而不淫;今之君子,好色而淫。 |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虽然好色,但不过分;现在的君子,好色却沉溺其中。 |
三、文章主旨
《登徒子好色赋》不仅是一篇讽刺文章,更是一篇关于道德修养与人性的思考之作。宋玉通过对比古今君子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好色”这一行为的理性认识。文章语言精炼,寓意深远,是研究先秦文学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四、结语
《登徒子好色赋》虽为寓言性质,但其内涵丰富,反映了古人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通过阅读此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风貌,也能从中获得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