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手巧是什么意思】“心灵手巧”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仅心思细腻、聪明,而且动手能力强,做事细致、灵活。这个词语通常用于赞美他人在艺术、手工、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心灵手巧 |
拼音 | xīn líng shǒu qiǎo |
含义 | 心思灵敏,手也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善于动手和动脑。 |
出处 | 无明确出处,常见于现代汉语中。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能力或技能,常用于褒义。 |
近义词 | 聪明伶俐、心灵手敏、巧夺天工 |
反义词 | 鹤发童颜(仅指年龄)、笨手笨脚、愚昧无知 |
二、使用场景
“心灵手巧”一般用于以下几种场合:
1. 表扬他人:如“你做得真好,真是心灵手巧。”
2. 描述作品:如“这幅画真是心灵手巧的杰作。”
3. 形容技能:如“她心灵手巧,能做各种手工。”
三、词语来源与演变
虽然“心灵手巧”没有确切的古籍出处,但其结构符合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心”与“手”相对应,表示脑力与体力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知行合一”的重视。
在现代语境中,“心灵手巧”更多地被用于夸赞那些既会思考又能动手实践的人,尤其是在艺术、设计、手工艺等领域中表现突出者。
四、实际例子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艺制作 | 小李心灵手巧,能做出精美的木雕作品。 |
教育领域 | 这位老师心灵手巧,总能把复杂的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 |
日常生活 | 妈妈心灵手巧,家里的衣服总是洗得干净又整齐。 |
五、总结
“心灵手巧”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思维和行动上的双重能力。它不仅仅指技术上的熟练,更是一种综合素养的体现。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拥有“心灵手巧”的品质,往往能让人脱颖而出,赢得他人的赞赏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