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是什么意思】“道貌岸然”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外表看起来正经、严肃,但实际行为却虚伪、不端。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表面道德高尚、实则内心狡诈的人。
一、成语解析
- 出处:出自《宋史·程颐传》:“自是学者始知有程氏之学,而道貌岸然者多忌之。”
- 字面意思:
- 道貌:指表面上的道行或道德模样。
- 岸然:形容神态庄重、正经的样子。
- 整体含义:形容人外表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实际上却是虚伪、做作、不讲道德的人。
二、使用场景
| 使用场合 | 说明 |
| 批评他人 | 用于批评那些言行不一、虚伪的人 |
| 文学作品 | 常见于小说、剧本中刻画反派角色 |
| 日常交流 | 用于描述某些人表里不一的行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虚情假意、口是心非、两面三刀 |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真诚待人、光明磊落 |
四、典型例句
1. 他平时道貌岸然,其实暗地里干尽坏事。
2. 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员,最终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3. 别被他那副道貌岸然的样子骗了,其实他是个十足的骗子。
五、总结
“道貌岸然”是一个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正经、实则虚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警惕这种人,不要被表面的“道德”所迷惑,更要注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真实行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道貌岸然 |
| 含义 | 外表正经,内心虚伪 |
| 出处 | 《宋史·程颐传》 |
| 用法 | 批评、讽刺 |
| 近义词 | 虚情假意、两面三刀 |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光明磊落 |
通过了解“道貌岸然”的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讽刺与批判,也更有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