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垆卖酒的典故是指哪位女子的创业史】“当垆卖酒”这一典故源自汉代,讲述了一位女性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承担家庭责任,通过卖酒维持生计的故事。这个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坚韧与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独立精神的认可。
一、
“当垆卖酒”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讲的是西汉时期才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原本是梁王的门客,后来因才华出众而被汉武帝赏识。然而,他在成都期间,与当地富豪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私奔,并一同隐居。由于生活贫困,他们不得不以卖酒为生,卓文君亲自在酒垆(酒坊)中操持生意,而司马相如则负责打理店内事务。
这段经历被后人称为“当垆卖酒”,成为历史上一段关于女性自主创业、不畏艰难的佳话。因此,“当垆卖酒”的典故实际上指的是卓文君的创业史。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典故出处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 主角人物 | 卓文君 |
| 故事背景 |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生活贫困,靠卖酒维持生计 |
| 典故含义 | 指女性在困境中自立自强、勇于创业的精神 |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古代女性独立精神的象征 |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女性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与贡献 |
三、结语
“当垆卖酒”不仅是爱情故事的一部分,更是女性创业精神的写照。卓文君在丈夫落魄之时,没有选择依附他人,而是勇敢地走上街头,以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