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姗姗来迟的意思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成语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其中,“姗姗来迟”是一个常见且富有画面感的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到达得比较晚,但又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一、成语解释
成语: 姗姗来迟
拼音: shān shān lái chí
出处: 出自《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延年舞,女弟倡也,其姿容姝丽,有绝代之色,……其歌也,清而婉,其舞也,轻而徐,故世称‘姗姗来迟’。”
字面意思: 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优雅地到来。
引申义: 比喻人或事物到达得较晚,但并不匆忙,反而显得从容、优雅。
二、用法与示例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说明 |
| 描述人物迟到 | 他一向准时,今天却姗姗来迟。 | 表示迟到,但语气中带有理解或欣赏。 |
| 描述事件发生较晚 | 这个政策迟迟未出台,直到最后才姗姗来迟。 | 强调事件延迟,但最终还是出现了。 |
| 形容态度从容 | 虽然她姗姗来迟,但举止优雅,毫不慌乱。 | 突出“慢而不急”的态度。 |
三、成语特点总结
| 特点 | 内容 |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 |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褒义(带有一种优雅、从容的意味) |
| 常见搭配 | “姗姗来迟”通常单独使用,也可接“地”构成副词形式 |
| 使用范围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四、总结
“姗姗来迟”这个成语,虽然表面上是形容一个人来得晚,但它不仅仅是在表达“迟到”,更是一种对“从容不迫”状态的赞美。它既可以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描述事件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表现力。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如果想表达“迟到但不失风度”的意思,不妨尝试使用这个成语,既文雅又生动。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姗姗来迟 |
| 拼音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 出处 | 《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 |
| 字面意思 | 女子走路缓慢优雅地到来 |
| 引申义 | 比喻人或事物到达得较晚,但从容 |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褒义 |
| 常见用法 | 描述迟到、事件延迟、态度从容 |
| 使用场景 | 书面语、正式场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