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巧夺天工是什么意思】“巧夺天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技艺高超、精妙绝伦,仿佛超越了自然的造化。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人工制品或艺术作品的精美和巧妙。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巧 | 精巧、灵巧 |
| 夺 | 超过、胜过 |
| 天工 | 自然的造化、天然的工艺 |
整体含义: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技艺极其精巧,可以与大自然的杰作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张佑的《题润州金山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古长空寂,千峰翠色深。云归龙去后,月落鹤飞时。欲问禅关路,松声是梵音。”虽非直接使用“巧夺天工”,但该词源于对自然与人工之美的高度评价。
- 现代常用语境:
常用于形容工艺品、建筑、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的精妙程度,强调其技艺之高超。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巧妙绝伦、鬼斧神工、炉火纯青 |
| 反义词 | 匠气十足、粗制滥造、平淡无奇 |
四、使用示例
1. 工艺品:
“这件玉雕作品真是巧夺天工,栩栩如生。”
2. 建筑设计:
“这座古塔的设计可谓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3. 艺术创作:
“他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堪称巧夺天工。”
五、总结
“巧夺天工”是一个充满赞赏意味的成语,表达了对人类智慧与技艺的高度认可。它不仅体现了对艺术和工艺的尊重,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灵活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