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是什么意思】“暴殄天物”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意思是:残害、浪费上天所赐予的财物或资源,不加珍惜。如今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对物品、资源、人才等的浪费和破坏,带有强烈的批评意味。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暴殄天物 |
| 拼音 | bào tiǎn tiān wù |
| 出处 | 《尚书·武成》 |
| 本义 | 残害、浪费上天赐予的财物 |
| 现代引申义 | 浪费资源、破坏事物、不珍惜人才等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景 | 批评浪费行为、指责破坏性行为 |
二、成语详解
“暴殄天物”中的“暴”是“残害”的意思,“殄”是“灭绝、毁灭”的意思,“天物”指的是自然界中上天赐予的万物,也可以泛指一切宝贵的东西,如粮食、资源、人才等。
在古代,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统治者对百姓和自然的残暴行为,比如滥用人力、浪费粮食、毁坏农田等。而在现代,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对资源、环境、人才的不珍惜和浪费行为。
例如:
- 有些人把大量食物扔掉,就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
- 公司随意裁员,不重视员工,也是一种“暴殄天物”。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浪费资源、糟蹋东西、挥霍无度 |
| 反义词 | 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 |
四、使用建议
1. 适用场合: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如文章、演讲、批评等。
2. 避免误用:不要用于描述普通的浪费行为,而应强调“严重浪费”或“破坏性浪费”。
3. 搭配使用:可搭配“行为”、“现象”、“态度”等词,如“这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
五、总结
“暴殄天物”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强调对资源、环境、人才等的不珍惜和破坏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这种行为,学会节约、珍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体现对自然和社会的尊重。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暴殄天物”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