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孑立孑孓而行出自哪里】一、
“茕茕孑立,孑孓而行”是一句常被引用的古文成语,表达的是孤独、无依无靠的状态。虽然这句话在现代语境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独自一人、形单影只,但其实际出处并不明确,且在传统文献中并无确切来源。
根据现有资料,“茕茕孑立”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熄矣。君子至止,茀无朝。”此句并非直接使用“茕茕孑立”,但“茕茕”一词在后世文学中逐渐演变为形容孤独的常用词汇。
“孑孓而行”则更可能是后人根据“孑孓”的意象进行的引申和组合。其中,“孑孓”原指蚊子的幼虫,形象地表现出孤立无援、孤苦伶仃的状态。因此,“孑孓而行”可以理解为“独自一人行走”。
综上所述,“茕茕孑立,孑孓而行”虽常见于现代文学或网络语境中,但其具体出处尚不明确,可能为后人对古文中“茕茕”与“孑孓”两词的组合使用,而非出自某一部经典文献。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出处 | 含义 | 说明 |
茕茕 | 《诗经·小雅·庭燎》 | 孤独、孤单 | 原意为“孤独的样子”,后常用于形容无依无靠 |
孑立 | 《诗经·小雅·庭燎》 | 独自站立 | 表示孤立无援的状态 |
孑孓 | 古代昆虫名(蚊子幼虫) | 孤独、无助 | 常被引申为孤立无援的形象 |
而行 | 无明确出处 | 独自行走 | 多为后人组合用法,非典故原文 |
茕茕孑立,孑孓而行 | 无确切出处 | 形容孤独无依、独自前行 | 非出自经典文献,可能为后人组合使用 |
三、结语
“茕茕孑立,孑孓而行”虽常被误认为出自古代经典,但实际上并无明确出处。它更可能是现代人对“茕茕”与“孑孓”两词的引申和组合,用以表达一种孤独、无助的情感状态。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应更加注重语源的准确性,避免误解和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