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什么意思】“千里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比喻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它源自古代的典故,最初指的是能够日行千里的骏马,后来被引申为人才的象征。在现代社会中,“千里马”常常与“伯乐”一词搭配使用,用来形容有识之士能够发现和提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一、基本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千里马 |
拼音 | qiān lǐ mǎ |
含义 | 比喻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也指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
来源 | 古代典故,出自《战国策》等文献 |
延伸意义 | 用于形容人才,常与“伯乐”搭配使用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教育、职场等领域,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
二、历史来源与演变
“千里马”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常用“千里马”来形容那些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长途奔跑的骏马,这类马不仅速度快,而且耐力强,是珍贵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
到了汉代以后,“千里马”逐渐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寓意,开始用来比喻有才能、有抱负的人。例如,《战国策·楚策四》中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说法,意思是只有有眼光的人(伯乐)才能识别出真正的优秀人才(千里马)。
三、现代用法与常见搭配
在现代汉语中,“千里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广泛用于形容那些具有潜力、能力突出的人才。常见的搭配包括: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表示虽然人才很多,但能识别他们的人却很少。
- 不要埋没千里马
提醒人们要重视和培养有才华的人。
- 千里马也需要机会
强调人才需要平台和机遇才能发挥价值。
四、相关成语与延伸词汇
成语/词汇 | 含义 |
伯乐 | 比喻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的人 |
马失前蹄 | 比喻人或事出现失误 |
老马识途 | 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 |
骑虎难下 | 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无法停止 |
五、总结
“千里马”从最初的骏马形象,演变为今天象征人才的重要文化符号。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卓越能力和远大目标的追求,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激励人才、重视识才的价值导向作用。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组织发展,“千里马”都提醒我们:要善待人才,也要努力成为自己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