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的基础意思】“东倒西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物体在动作、状态上的不稳、摇晃或失去平衡。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站立不稳、走路不正、身体左右摇摆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混乱、无序。
一、基础意思总结
“东倒西歪”原意是指人站立或行走时身体不稳,向不同方向倾斜,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引申义上,它可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不佳、行为失态,或者事物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
该成语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生动性,常用于描写醉酒、疲劳、受伤、慌乱等情况下的状态。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东倒西歪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站立或行走不稳,身体左右摇晃;也可比喻事物混乱无序 |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文献,为现代汉语常用成语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状态(如醉酒、疲惫)或事物的混乱状态 |
| 近义词 | 摇摇晃晃、东歪西倒、跌跌撞撞 |
| 反义词 | 端端正正、稳稳当当、井然有序 |
| 使用场景 | 日常口语、文学描写、影视作品等 |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由两个动词短语组成(东倒 + 西歪) |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贬义,多用于描述不好的状态或行为 |
三、使用示例
- 他喝醉了,走路东倒西歪,差点摔倒。
- 会议室里一片混乱,文件东倒西歪地散落一地。
- 小孩玩累了,坐在地上东倒西歪地打起了盹。
四、总结
“东倒西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身体不平衡或事物混乱的状态。虽然其字面意义较为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中却能传达出丰富的画面感和情绪色彩。了解它的基本意思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