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词语意思】“东倒西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物体在动作、状态上不稳定、不整齐的样子。这个词语多用于口语中,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以下是对“东倒西歪”的详细解释和用法总结。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东倒西歪 |
| 拼音 | dōng dǎo xī wāi |
| 含义 | 形容人或物体左右摇晃、站立不稳、姿态不整齐的样子 |
| 类型 | 动态形容词(多用于描述状态) |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醉酒、疲惫、混乱等状态,也可形容物体摆放不整齐 |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贬义(多用于批评或幽默语境) |
二、用法举例
| 句子 | 解释 |
| 他喝醉了,走路东倒西歪的。 | 描述醉酒后走路不稳的状态。 |
| 玩具散落一地,东倒西歪,乱七八糟。 | 描写物品摆放凌乱的样子。 |
| 那些木桩东倒西歪,像是随时会倒下。 | 形容物体结构不稳定。 |
| 小孩子跑起来东倒西歪,显得特别可爱。 | 用于轻松、幽默的语境中。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摇摇晃晃、跌跌撞撞、歪歪扭扭、东倾西斜 |
| 反义词 | 正襟危坐、站得笔直、井然有序、整齐划一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语境选择:该词适用于描述动态或视觉上的不稳定性,不适合用于正式书面语。
2. 情感表达:虽然多用于贬义,但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是中性或带有幽默感的表达。
3. 搭配对象:可修饰人、动物、物体等,但需注意逻辑合理性。
五、总结
“东倒西歪”是一个形象生动、使用广泛的成语,常用于口语中描述不稳定、不整齐的状态。它既可用于批评,也可用于轻松幽默的场景,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画面感。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此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描述更加生动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