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故事和含义简短】“得陇望蜀”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贪心不足、得寸进尺的行为。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一、故事简介
“得陇望蜀”最早出自《后汉书·隗嚣传》。故事讲的是东汉初年,隗嚣是割据西北地区的一位军阀,他原本占据着陇地(今甘肃一带)。在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对抗的过程中,隗嚣一度占据优势,但最终失败。他在战败前曾说:“吾闻‘得陇望蜀’,今已得陇,何不望蜀?”意思是:既然已经得到了陇地,为什么还不去追求更广阔的土地呢?
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得到一点好处后,还想获取更多,贪心不足。
二、含义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得陇望蜀 |
| 出处 | 《后汉书·隗嚣传》 |
| 原意 | 隗嚣在战败前说:“得陇望蜀”,表示得到陇地后还想夺取蜀地。 |
| 引申义 | 比喻人贪心不足,得寸进尺,总是想要更多。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那些不知满足、欲望过重的人或行为。 |
| 负面色彩 | 是贬义词,带有讽刺意味。 |
三、总结
“得陇望蜀”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对人性中贪婪本性的一种形象表达。它提醒人们要懂得知足,不要因为一时的所得而忘乎所以,否则可能会失去更多。在生活中,保持适度的欲望,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