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成语出处是什么】“得陇望蜀”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贪心不足,得到了一个东西后还想得到更多。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源自东汉时期的一段战事。
一、成语总结
“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原意是指在取得陇地之后,又想夺取蜀地,比喻人得寸进尺,贪心不足。该成语多用于批评人的欲望无止境,或形容某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仍不满足,继续追求更大的利益。
二、成语出处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得陇望蜀 |
| 出处 | 《后汉书·岑彭传》 |
| 原文出处 | “得陇望蜀,人心难足。” |
| 意思 | 比喻人贪心不足,得到一个又想要另一个。 |
| 使用场合 | 批评人贪心、不知足;也可用于描述扩张欲望。 |
| 延伸意义 | 强调知足常乐,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利益。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新闻报道、评论文章中,形容某些行为或心理状态。 |
三、历史背景简述
“得陇望蜀”最早出现在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当时,岑彭是刘秀的重要将领之一,他率军平定了陇地(今甘肃一带),并准备进一步进攻蜀地(今四川一带)。刘秀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岑彭在取得陇地后,又想夺取蜀地,有贪心之嫌。于是写下“得陇望蜀,人心难足”的话,表达对这种心态的不满。
后来,“得陇望蜀”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人的贪婪和不知足。
四、结语
“得陇望蜀”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获得成功或满足某种需求之后,应当懂得适可而止,珍惜已有的成果,避免因贪心而失去更多。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