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的危什么意思】“正襟危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态度严肃、举止端正。但在理解这个成语时,很多人对其中“危”的含义存在疑问。本文将对“正襟危坐”的“危”字进行详细解析,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展示答案。
一、
“正襟危坐”出自《史记·礼书》:“正襟危坐,不言而信。”其中,“正襟”指的是整理衣襟,使衣着端正;“危坐”中的“危”并非指危险或危险的状态,而是“端正、肃然”的意思。因此,“正襟危坐”整体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人态度严肃、神情庄重。
在现代汉语中,“正襟危坐”多用来形容人在正式场合或面对重要人物时表现得非常拘谨、严肃,甚至有些僵硬。
需要注意的是,“危”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如“高”、“险”、“正”等。在“危坐”中,“危”更接近“端正、恭敬”的意思,而非“危险”。
二、表格解析
| 成语 | 正襟危坐 |
| 出处 | 《史记·礼书》 |
| 字面解释 | 正:整理;襟:衣襟;危:端正、肃然;坐:坐姿 |
| 含义 |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
| “危”的含义 | 在此为“端正、肃然”,非“危险”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神态严肃、拘谨 |
| 举例 | 在会议上,他正襟危坐,显得非常认真 |
三、结语
“正襟危坐”虽看似简单,但其中“危”字的理解却容易引起误解。通过结合古文出处和现代用法,可以明确“危”在此处是“端正、肃然”的意思。了解这一成语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它,避免误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