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什么意思】“粗中有细”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粗犷、豪放,但实际做事却非常细致、周到。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在性格或行为上看似不拘小节,但在关键时刻却能表现出极强的观察力和执行力的人。
一、
“粗中有细”最早来源于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常用于形容那些外表粗犷、内里细腻的人。这类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大大咧咧,但在处理问题时却能考虑得非常周全,尤其是在细节方面表现突出。这个成语常用于褒义,强调一个人虽然外在表现粗疏,但内在却十分严谨。
在现代语境中,“粗中有细”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些行业中的专业人士,比如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等,他们在面对复杂任务时,能够兼顾整体与细节,展现出卓越的能力。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粗中有细 |
| 拼音 | cū zhōng yǒu xì |
| 含义 | 表面粗犷,内心细腻;做事细致周到 |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典籍,多为现代口语表达 |
| 用法 | 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做事风格 |
| 近义词 | 外刚内柔、大智若愚、表面粗糙、内在精细 |
| 反义词 | 粗心大意、马虎从事、粗枝大叶 |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性格、职场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 |
| 示例 | 他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做起事来却是粗中有细,让人佩服 |
三、延伸理解
“粗中有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它背后还蕴含着一种人生智慧:真正的强者不一定在外表上表现得完美无缺,而是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细致与耐心。这种特质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尤其在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创意设计等领域,往往需要既有宏观视野,又能关注细节的人。
总之,“粗中有细”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质,提醒我们在做人做事时,既要保持自信与果断,也要注重细节与全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