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词语解释】“粗中有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粗犷、豪放,但内心却心思细腻、考虑周全。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那些在表面行为上显得大大咧咧,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做出细致安排的人。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粗 | 指外表、性格或行为上的粗犷、不拘小节 |
| 中 | 表示在其中、内在的层面 |
| 有 | 表示存在、具备 |
| 细 | 指细腻、细致、心思缜密 |
整体含义:表面上看起来粗鲁、不讲究,但实际做事时非常细心、考虑周到。
二、出处与用法
“粗中有细”并非出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个俗语。它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外刚内柔”的特点。
常见用法:
- 用于人物描写:如“他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办事却十分细致。”
- 用于工作场景:如“这份方案看似简单,实则粗中有细,考虑得很全面。”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外强内弱、大智若愚、表里不一 |
| 反义词 | 小心眼、粗心大意、草率从事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日常交流 | “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其实他做事特别细致。” |
| 工作评价 | “这个项目方案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是粗中有细。” |
| 文学描写 | “这位将军外表粗犷,但治军严谨,可谓粗中有细。” |
五、总结
“粗中有细”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外表与内在之间的反差。它不仅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他人时对细节的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粗中有细”的人往往更受人尊敬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