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外强中干的含义】“外强中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强大、有力量,但实际上内部虚弱、缺乏实力。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外表光鲜但内在空虚的人或事物。
一、成语释义
- 字面意思:外在强盛,内里干枯。
- 引申意义:表面强大,实则虚弱;看似厉害,实则不堪一击。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民虽弱,其君不干。”后演变为“外强中干”,用于描述表里不一的情况。
- 常见用法:多用于形容人、组织、国家等的外表与实际不符。
- 使用场合:可用于批评、讽刺或客观描述。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虚张声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 反义词 | 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实力雄厚 |
四、例句解析
1. 例句1:他虽然西装革履,谈吐不凡,但其实是个外强中干的商人,根本不懂经营之道。
- 分析:此句指出外表华丽但能力不足。
2. 例句2:这个公司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外强中干,资金链早已断裂。
- 分析:用于描述企业表面强大但内部危机四伏。
五、使用建议
- 适用对象:适用于评价人物、组织、政策、产品等。
- 语气把握:多用于贬义或中性语境,不宜用于褒义场合。
- 搭配词语:常与“看似”、“实则”、“不过”等连用,增强对比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外强中干”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现象的深刻揭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事物时,不应仅凭表象判断,而应深入观察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