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芙蓉解释及出处】“出水芙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女子容貌清秀美丽,或事物清新脱俗、自然优美。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文学美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出水芙蓉 |
| 拼音 | chū shuǐ fú róng |
| 释义 | 原指荷花在水中绽放,后比喻女子姿容清丽、气质高雅,或事物清新自然、不加修饰之美。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女性的美貌或文艺作品的风格。 |
| 近义词 | 清秀可人、冰肌玉骨、花容月貌 |
| 反义词 | 质朴无华、粗俗不堪 |
二、出处考证
“出水芙蓉”最早见于南朝文学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灵,功归造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布为文,增饰为赋;体物为咏,比兴为讽;风流以畅,哀乐以思。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至于‘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此则文之自然也。”
这段话强调了文章应如“出水芙蓉”般自然流畅,无需过多修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推崇。
此外,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中也有类似表达,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进一步丰富了该成语的文化内涵。
三、文化意义与现代应用
“出水芙蓉”不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是一种理想化的审美标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纯净、和谐之美的追求。
在现代,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
- 女子容貌清秀;
- 文艺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 风景优美,如湖中荷花盛开的景象。
四、总结
“出水芙蓉”源于古代文学典籍,原意是形容荷花在水中自然绽放的美态,后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清新脱俗、不加雕琢之美。其文化内涵丰富,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
| 总结要点 | 内容 |
| 含义 | 自然清丽之美 |
| 出处 | 《文心雕龙》、李白诗句 |
| 用法 | 形容人或事物的自然之美 |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人对自然美的崇尚 |
| 现代应用 | 文学、艺术、日常赞美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出水芙蓉”这一成语的含义、来源及其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