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一、文章总结
《山坡羊·骊山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之一,以骊山为背景,借古讽今,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作品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奢靡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统治者奢侈误国的批判。本文将从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首散曲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二、内容展示
1. 原文
> 山坡羊·骊山怀古
> 张养浩
>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遭,秦汉宫阙,多少兴亡,多少泪,都付笑谈中。
2. 注释
| 词语 | 注释 |
| 骊山 | 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所在地,历史上曾有大量宫殿建筑。 |
| 阿房一炬 | 指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被项羽烧毁。 |
| 四顾 | 四处看,形容作者站在高处远望。 |
| 萧疏 | 荒凉稀疏,形容荒草丛生。 |
| 萦纡 | 曲折环绕,形容水流蜿蜒。 |
| 遗恨 | 指古代帝王的奢靡与失败留下的遗憾。 |
| 迷烟树 | 指在烟雾笼罩中的树木,象征历史的模糊与朦胧。 |
| 列国周遭 | 指秦汉时期周边的国家和城池。 |
| 兴亡 | 指王朝的更替与兴衰。 |
3. 翻译
站在骊山上四处眺望,曾经的阿房宫已被烈火焚毁,那时的奢华如今又在哪里呢?
只见荒草稀疏,河水曲折流淌。
至今仍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那笼罩在烟雾中的树木,
周围的列国与秦汉的宫殿,经历了多少兴衰,流过多少泪水,
最终都化作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4. 赏析
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骊山的历史变迁,通过“阿房一炬”“秦汉宫阙”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作者并未直接指责统治者的过错,而是用一种冷静而略带讽刺的笔调,揭示了权力与奢侈带来的后果。
全曲情感层层递进,从“四顾”的视角入手,引出对历史的追忆;再以“草萧疏”“水萦纡”渲染荒凉氛围,最后以“都付笑谈中”收尾,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同时也暗含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此曲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作品名称 |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
| 作者 | 张养浩(元代散曲家) |
| 主题 | 借古讽今,反思历史兴亡 |
| 表现手法 | 意象描写、对比、讽刺 |
| 思想内涵 | 批判帝王奢侈,感叹历史无常 |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
| 结尾表达 | “都付笑谈中”,带有哲理意味 |
如需进一步探讨张养浩其他作品或元代散曲风格,可继续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