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牙舞爪意思】“张牙舞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的样子凶恶、气势汹汹。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描述某些动物或者人的行为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一、成语含义总结
“张牙舞爪”原意是指张开嘴巴,举起爪子,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态度傲慢、气势逼人,甚至带有威胁性的样子。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强调一种令人感到不安或害怕的态势。
二、详细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张牙舞爪 |
| 拼音 | zhāng yá wǔ zhǎo |
| 出处 | 出自《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后广泛流传 |
| 本义 | 形容野兽张开牙齿,挥动爪子,显得凶狠 |
| 引申义 | 形容人态度凶恶、气势汹汹,带有威胁性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动物的凶恶姿态,也可用于比喻某种势力的嚣张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景 | 描述动物攻击行为、人物态度强硬、社会现象中强势一方的表现等 |
三、例句参考
1. 那只老虎张牙舞爪地朝游客扑来,吓得大家纷纷后退。
2. 对方公司张牙舞爪,试图压低合作价格,但我们坚决不妥协。
3. 小狗看到陌生人时张牙舞爪,表现出强烈的警觉性。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误用一:有人将“张牙舞爪”用于形容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状态,这是错误的。该词含有负面意义,不能用于褒义场合。
- 误用二:有时会混淆“张牙舞爪”与“虎视眈眈”,两者虽都含“凶狠”的意思,但“虎视眈眈”更偏向于“注视、准备攻击”的状态,而“张牙舞爪”则更强调动作和外在表现。
五、总结
“张牙舞爪”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适用于描写动物或人的凶恶姿态。在写作或口语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但需要注意其情感色彩为贬义,避免误用导致语义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