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的主人公是谁】“数典忘祖”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祖先的功绩和家族的历史,甚至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也缺乏了解或不以为然,带有强烈的贬义。
成语出处
成语“数典忘祖”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五年》,讲述的是晋国大夫籍谈在一次宴会上谈论周朝的典章制度时,被问及晋国的祖先是否曾有功于周王室,籍谈却无法回答,因此被讥讽为“数典忘祖”。
成语含义
- 字面意思:数典,指列举典籍;忘祖,忘记祖先。
- 引申意义:比喻忘记自己的根源、祖先或文化传统,缺乏对历史的尊重和认知。
主人公是谁?
根据《左传》的记载,“数典忘祖”的主人公是籍谈。他在一次与周王室的对话中,因无法回答关于晋国祖先功绩的问题,而被讽刺为“数典忘祖”。
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数典忘祖 |
| 出处 | 《左传·昭公十五年》 |
| 含义 | 忘记祖先、文化或历史,缺乏认同感 |
| 主人公 | 籍谈(晋国大夫) |
| 使用场景 | 批评那些不尊重自身文化或历史的人 |
| 用法 | 用于讽刺、批评 |
结语
“数典忘祖”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文化认同和历史责任感的提醒。它警示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铭记自己的根源,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籍谈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寓意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