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原文及翻译】《观潮》是南宋文学家周密所写的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散文,语言生动,画面感强,展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与力量。
一、文章总结
《观潮》以钱塘江大潮为主题,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潮水奔腾而来的壮丽场面。作者从潮水的远观、近看、潮头冲击、人潮涌动等多个角度,描绘了潮水的气势磅礴和人们的惊叹之情。文章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崇拜。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罕见的奇观。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浙河之潮,弥望如银。 | 从农历十六到十八日,钱塘江的潮水一眼望去像白色的绸带。 |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当它从海门远远地涌来时,只是一条银线;渐渐靠近时,就变成了一座玉城雪岭,直冲天际。 |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然,声如雷鼓。 |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都看不见了,水爆声轰鸣,如同雷鼓般响亮。 |
谷虚而响,空谷传声,声若雷霆。 | 潮水退去后,空谷中回响着巨大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 |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内心,或许他们的想法与这两种不同,为什么呢?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不因外物而高兴,也不因自己而悲伤。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偏远的地方就担忧君王。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进也忧,退也忧。 |
然则何时而乐耶? |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
三、内容说明
本文虽名为《观潮》,但实际内容并非完全描写潮水本身,而是借潮水之景,抒发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责任与担当的经典表达。
四、结语
《观潮》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佳作,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文章。它通过对钱塘江潮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