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网之鱼的意思是什么】“漏网之鱼”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被网住的鱼”。在实际使用中,它多用于比喻那些逃脱了法律、惩罚或追捕的人,尤其是那些本应受到制裁却侥幸逃脱的人。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强调的是“逃脱”的侥幸和“未受惩处”的结果。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漏网之鱼 |
拼音 | lòu wǎng zhī yú |
词性 | 名词(也可作动词) |
含义 | 比喻逃脱惩罚或追捕的人;也指未被发现或遗漏的事物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今若不取,后必为患。此乃漏网之鱼,不可纵也。”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逃脱了原本应该面对的结果 |
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逃亡者、漏网分子、幸免于难 |
反义词 | 罪有应得、落网之鱼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法律与犯罪
- 例句:警方已经逮捕了大部分涉案人员,但其中一名主犯却成了漏网之鱼。
2. 比赛或竞争
- 例句:这场比赛中,他虽然表现不错,但最终还是成了漏网之鱼,没能晋级。
3. 日常生活中
- 例句:这次检查中,有些问题被忽视了,成了漏网之鱼。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有人误将“漏网之鱼”用于褒义,比如形容某人“聪明地避开了麻烦”,这是不符合成语原意的。
- 混淆近义词:如“漏网之鱼”与“脱缰之马”、“逍遥法外”等虽都有“逃脱”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需根据语境选择。
四、结语
“漏网之鱼”作为汉语中的一个形象化表达,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也反映了人们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在使用时,应注意其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以确保表达准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