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耳的语气】一、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出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的经典语句:“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后来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孙权对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而“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是孙权劝学时的另一句话,意思是“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这句话的语气较为平淡,带有一种劝勉和提醒的意味,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见往事”,也就是通过历史来增长见识,而非追求博学或深入研究。因此,“耳”的语气在此处是一种轻描淡写、不强求的态度,体现出一种理性、务实的学习观。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语气和用法,以下是一个简要的分析表格:
二、表格分析
| 词语 | 含义 | 语气分析 | 使用场景 | 语言风格 |
| 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只”、“仅仅” | 轻微转折,带有客观陈述的意味 | 用于表达限制或条件 | 简洁、直接 |
| 当 | 应当、应该 | 表达建议或要求 | 常用于劝诫或指导 | 正式、庄重 |
| 涉猎 | 浏览、粗略阅读 | 表示学习方式,不深入 | 适用于劝学或建议 | 文雅、含蓄 |
| 见 | 看到、了解 | 表达目的或结果 | 多用于说明学习效果 | 明确、清晰 |
| 往事 | 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历史 | 强调学习内容 | 用于教育或反思 | 历史感强、理性 |
| 耳 | 相当于“而已”、“罢了” | 表示轻微否定或淡化 | 用于减轻语气或表示满足 | 谦虚、低调 |
三、总结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整体语气平和,带有劝导和提醒的意味,强调的是学习应以“见往事”为目的,而不是追求广博或精深。这种语气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学习态度的一种理性认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获取方式的重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句话不仅在语言上简洁明了,在情感表达上也较为克制,适合用于劝学、教育或自我反思的场合。
如需进一步探讨“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现代应用或延伸意义,可继续提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