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如鼠的意思】“胆小如鼠”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胆小、害怕,缺乏勇气。这个成语形象地将人的胆量与老鼠相比,强调其胆小的程度。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胆小如鼠 |
| 拼音 | dǎn xiǎo rú shǔ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性也,或畏而不敢言,或智而不敢动,或怯而不敢为,皆是胆小如鼠者也。” |
| 含义 | 形容人非常胆小,没有勇气,遇到困难就退缩。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点,常带有贬义。 |
| 近义词 | 胆怯、懦弱、怕事、畏首畏尾 |
| 反义词 | 勇敢、无畏、刚强、果敢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日常对话 | “他连个小小的报告都不敢上台讲,真是胆小如鼠。” |
| 文学作品 | “面对敌军压境,他却胆小如鼠,临阵脱逃。” |
| 教育场合 | “老师批评了那个胆小如鼠的学生,鼓励他勇敢表达自己。”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在中华文化中,“鼠”通常象征着胆小、狡猾和卑微。因此,“胆小如鼠”不仅是对个体性格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对勇敢与懦弱的价值判断。在古代,人们更推崇“勇者无惧”的精神,而“胆小如鼠”则是一种被否定的性格特征。
四、总结
“胆小如鼠”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明确的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勇气、遇事退缩的人。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勇”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勇敢、坚定的性格,避免成为“胆小如鼠”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