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俎馀生怎么念】“刀俎馀生”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侥幸活下来。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可能会对它的读音和含义感到困惑。下面我们将从读音、释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刀俎馀生”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刀”和“俎”是古代的两种兵器或工具,常用来比喻威胁或压迫。“余生”则指剩下的生命。整体意思是指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幸存下来的生命。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生死边缘挣扎后得以存活的情景,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壮感。
该词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典故,后来演变为“刀俎馀生”,强调的是在被掌控命运的情况下,仍能逃脱厄运的幸运与坚韧。
在现代汉语中,“刀俎馀生”虽然不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常见,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有使用,表达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慨。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刀俎馀生 |
| 读音 | dāo zǔ yú shēng |
| 含义 | 在极端危险情况下侥幸存活下来的生命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源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在生死边缘挣扎后得以存活的情景,带有悲壮色彩 |
| 近义词 | 劫后余生、死里逃生 |
| 反义词 | 遇难而亡、命丧黄泉 |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 使用场景 | 文学、演讲、新闻报道等正式语境中 |
三、注意事项
- “刀俎”中的“俎”字较为生僻,读音为“zǔ”,注意不要误读为“zhǔ”。
- “刀俎馀生”虽然不是日常常用词汇,但在描写人物经历、历史事件或文学创作中具有较强的表达力。
- 使用时应结合上下文,确保语义准确,避免误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史记》原文或现代汉语成语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