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是成语吗】“待价而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表达,常用于描述人或物等待合适的时机或价格出售。那么,“待价而沽”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来源与含义
“待价而沽”出自《论语·子张》:“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虽然这句话中并未直接出现“待价而沽”,但该词的典故来源于古代商贾买卖行为。古人常在市场中等待合适的价格才出手,因此“待价而沽”逐渐演变为一个形容等待高价出售的成语。
其基本含义是:等待合适的价钱再出售,引申为等待机会或条件成熟后再行动。
二、是否为成语的判断标准
成语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 特征 | 是否符合 |
| 具有固定结构 | 是 |
| 语言简洁凝练 | 是 |
| 意义完整独立 | 是 |
| 常用于书面语 | 是 |
| 有历史出处 | 是 |
从以上标准来看,“待价而沽”完全符合成语的定义。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示例 |
| 描述商品等待高价出售 | 他手里有一件古董,一直待价而沽。 |
| 形容人等待机遇 | 她一直在待价而沽,不愿轻易接受一份工作。 |
| 表达观望态度 | 他对于这个项目持待价而沽的态度。 |
四、总结
“待价而沽”不仅是一个常用词汇,更是一个标准的汉语成语。它源于古代商业行为,具有明确的含义和固定的结构,广泛应用于书面和口语表达中。无论是从语言规范还是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它都属于成语范畴。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是否为成语 | 是 |
| 出处 | 《论语》相关典故 |
| 含义 | 等待合适的价钱出售;比喻等待时机 |
| 用法 | 书面语、口语均可使用 |
| 结构 | 四字短语,固定搭配 |
| 文化背景 | 古代商业行为演变而来 |
如你所见,“待价而沽”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等待与选择的一种智慧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