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干戈是成语吗】“大动干戈”这个词语在生活中常被使用,但很多人对其是否为成语存在疑问。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出发,结合“大动干戈”的来源和用法,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结论。
一、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固定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四字短语,通常来源于古代文献、历史典故或民间俗语。它们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或文化内涵,且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成语的特点包括:
- 四字结构(也有三字、五字等)
- 有固定搭配
- 意义整体性强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二、“大动干戈”是不是成语?
根据现有语言资料,“大动干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属于惯用语或固定短语。
1. 来源分析
“大动干戈”最早见于《左传》:“公曰:‘子犯之罪,寡人之过也。’对曰:‘天命不僭,非子之罪也。’于是乃止,遂与晋侯盟于河阳。……诸侯皆叛,晋人惧,乃大动干戈。”
这里的“干戈”指的是古代兵器,象征战争。“大动干戈”原意是指发动大规模战争。
2.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大动干戈”多用于形容因小事而引发激烈冲突或严重后果,如:
- 他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实在没必要。
- 这场争执虽然不大,但双方却大动干戈,场面很混乱。
可以看出,“大动干戈”虽有固定搭配,但其结构不符合传统成语的典型特征(如四字结构、典故出处等),更接近于俗语或惯用语。
三、总结对比
| 项目 | 成语 | “大动干戈” |
| 结构 | 四字为主 | 四字 |
| 来源 | 古代文献、典故 | 历史记载+现代用法 |
| 是否固定 | 是 | 是 |
| 是否为成语 | 是 | 否(属惯用语) |
| 使用场合 | 正式、书面语 | 日常口语、书面语均可 |
四、结论
“大动干戈”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且结构上类似成语,但它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惯用语或固定短语。它源于古代战争词汇,现多用于描述因小失大的冲突场景。
如果你在写作或考试中需要判断某个词是否为成语,建议参考权威辞典或语言学资料,以确保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常见词语是否为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