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谥号是什么】慈禧太后,本名叶赫那拉·杏贞,是清朝晚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曾长期掌握朝政大权。她的生平与权力更迭对清朝末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她去世后,朝廷为其追封了谥号,以示尊崇。
以下是对慈禧太后谥号的总结及详细信息:
一、总结
慈禧太后的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该谥号由光绪帝在她去世后亲自拟定,体现了她生前的地位和功过评价。
二、详细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叶赫那拉·杏贞(字兰芳) |
| 封号 | 慈禧太后 |
| 生卒年 | 1835年-1908年 |
| 在位时间 | 1861年-1908年(实际掌权近半个世纪) |
| 谥号全称 |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
| 谥号含义 | 表示其德行、功绩、地位及死后尊荣,涵盖“孝”、“钦”、“慈”、“禧”等重要褒义词 |
| 谥号来源 | 由光绪帝亲定,经礼部议定后正式颁布 |
| 谥号长度 | 共22字(清代最长谥号之一) |
三、补充说明
慈禧太后的谥号不仅反映了她作为皇后的身份,也体现了她在清朝晚期的政治影响力。她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同治中兴”与“光绪新政”的关键阶段,虽然有争议,但其对国家的治理与改革仍有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慈禧太后的谥号在清代历史上较为罕见,体现了她特殊的历史地位。同时,这一谥号也成为研究清末政治与礼仪制度的重要资料。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慈禧太后谥号的基本信息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