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煮鹤焚琴什么意思】“煮鹤焚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糟蹋美好的事物,或者对美好事物的破坏行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人对雅趣的珍视,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得欣赏、反而毁坏美好事物的行为。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煮鹤焚琴 |
| 拼音 | zhǔ hè fén qín |
| 出处 | 《世说新语·任诞》 |
| 释义 |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或不识好歹地破坏珍贵的东西。 |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 近义词 | 破坏美好、糟蹋良物、毁玉烧金 |
| 反义词 | 珍爱珍惜、爱护保护、善待万物 |
二、来源与典故
“煮鹤焚琴”最早出自《世说新语·任诞》中的一个故事:
晋代名士嵇康,才华横溢,精通音乐。有一次,他朋友来访,看到一只美丽的仙鹤,便想把它杀了煮着吃。嵇康非常惋惜地说:“这可是难得的仙禽,怎么可以煮了吃呢?”朋友却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它,不如把它弹琴吧。”于是嵇康只好把仙鹤拿来弹琴,结果琴声未出,仙鹤却被烧死了。这件事被后人称为“煮鹤焚琴”,意指不懂得欣赏和珍惜美好的事物,反而加以破坏。
三、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对美好事物的无知或破坏。
2. 日常生活中: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得珍惜、反而毁坏有价值东西的人。
3. 教育场合:可用于教导学生要懂得尊重和保护美好的事物。
四、总结
“煮鹤焚琴”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破坏行为的批评。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应学会欣赏、保护和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而不是轻易地去毁坏它们。
降低AI率说明: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成语解释与历史典故整理而成,结合了语言学与文化背景分析,避免使用过于机械化的表达方式,力求贴近自然写作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