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脍炙人口脍炙什么意思成语脍炙人口脍炙指的是什么】在汉语中,成语“脍炙人口”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但很多人对其中的“脍炙”一词并不清楚其具体含义。本文将从字义、出处和现代用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脍炙人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下》:“脍炙之味,人皆知之。”这里的“脍”指细切的肉,“炙”指烤肉,二者都是美味的食物。后来,“脍炙人口”被引申为比喻好的诗文、言论等被人广泛传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因此,“脍炙”原本是美味食物的代称,后演变为形容美好事物的象征。在成语中,“脍炙人口”强调的是内容精彩、广受好评,而非字面意义上的“好吃”。
二、表格对比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引申义 | 现代用法 |
| 脍 | 细切的肉 | 《孟子·尽心下》 | 美味食物 | 比喻精美的事物 |
| 炙 | 烤肉 | 《孟子·尽心下》 | 美味食物 | 比喻精美的事物 |
| 脍炙 | 美味的食物 | 《孟子·尽心下》 | 美味、佳肴 | 比喻好作品、好言论 |
| 脍炙人口 | 好的作品广为流传 | 《孟子·尽心下》 | 广受喜爱、传播广泛 | 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受欢迎 |
三、结语
“脍炙人口”虽源自古代饮食文化,但经过历史演变,已成为评价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理解“脍炙”的本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成语的深层含义,避免误读或滥用。在日常使用中,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以保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