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安土重迁什么意思】“安土重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故土的依恋和对迁移的抗拒。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土地、家园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变动时的心理状态。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安土重迁 |
| 拼音 | ān tǔ zhòng qiān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
| 含义 | 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移。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们对家乡的眷恋或对改变环境的抗拒。 |
| 近义词 | 安居乐业、留恋故土 |
| 反义词 | 随遇而安、漂泊无定 |
二、词语解析
“安土”指的是安于故土,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重迁”则是指重视迁移,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地方。合起来,“安土重迁”强调的是人们对原居住地的依恋,以及对变动的不适应。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固定,因此“安土重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即使在现代,虽然社会流动性增强,但许多人依然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文学作品、日常表达中依然常见。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描述一个人不愿搬家 | “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安土重迁,很难适应新环境。” |
|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虽然在外打拼多年,但他始终安土重迁,每逢节日就想着回家。” |
| 形容政策影响 |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居民安土重迁,不愿外迁。” |
四、总结
“安土重迁”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故土的依恋,也反映了人类对稳定生活的渴望。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灵活,但这一成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人与土地、人与家园之间的深层联系。
通过了解“安土重迁”的含义和用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