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与共的词语解释安危与共的词语解释是什么】一、
“安危与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共同承担、相互扶持的关系。这个词语强调的是团结、合作和责任感,通常用于形容朋友、同事、国家或群体之间的紧密联系。
该词由“安”、“危”、“与”、“共”四个字组成,其中“安”指平安、安全;“危”指危险、危机;“与”表示共同、一起;“共”是共同、共担的意思。整体意思是:在平安或危险的情况下,大家共同承担、互相支持。
在实际使用中,“安危与共”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文章、演讲、新闻报道等,表达一种集体责任感和团结精神。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安危与共 |
| 拼音 | ān wēi yǔ gòng |
| 词性 | 动词 / 成语 |
| 含义 | 在平安或危险的情况下,共同承担、互相扶持。 |
| 结构 | 联合式成语(“安”与“危”为反义词,“与共”表示共同) |
| 近义词 | 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休戚相关 |
| 反义词 | 置之不理、漠不关心、各自为政 |
|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文学作品、演讲、新闻报道等 |
| 例句 | 国家与人民安危与共,风雨同舟。 |
三、延伸说明
“安危与共”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国家、组织或团队之间的协作。例如,在灾难面前,政府与民众安危与共,体现了社会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此外,这一词语也常用于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命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危与共”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适用性的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团结、责任与互助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