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思】“知耻近乎勇”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此之谓知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后人将其中的“自胜者强”引申为“知耻近乎勇”,强调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感到羞耻,这种自我反省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知耻近乎勇”是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修养的重要理念。它强调人应当具备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体现了智慧,也展现了勇气。在传统价值观中,真正的“勇”不仅仅是面对外在威胁时的无畏,更是敢于直面自身缺点、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力量。
表格:知耻近乎勇的核心含义与现实意义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礼记·大学》 |
| 原文引申 | “自胜者强” → “知耻近乎勇” |
| 含义 | 知道自己有过错并感到羞耻,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
| 核心思想 | 自我反省、认识错误、勇于改正 |
| 与“勇”的关系 | 不是外在的武力,而是内在的道德勇气 |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正视自身不足,提升自我修养 |
| 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成长 |
| 在社会中的价值 | 倡导诚实、自律、责任感等美德 |
通过理解“知耻近乎勇”,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在面对自己的不足时,依然选择正视并努力改变。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