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生平简介】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农,安徽桐城人,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张英为康熙朝大学士,家族世代为官,文化底蕴深厚。张廷玉自幼聪慧好学,才华横溢,后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成为朝廷重臣,对清代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政治上,张廷玉以清廉自律、勤政爱民著称,深得皇帝信任。他在雍正时期担任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参与国家重大决策,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要的史官,主持编纂《明史》,并参与《古今图书集成》的整理工作,为中国古代文献保存与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廷玉生平简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生年份 | 1672年 |
| 去世年份 | 1755年 |
| 籍贯 | 安徽桐城 |
| 字 | 衡臣 |
| 号 | 砚农 |
| 官职 | 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礼部尚书等 |
| 朝代 |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 |
| 主要成就 | 参与编纂《明史》、主持《古今图书集成》、参与朝政改革 |
| 性格特点 | 勤勉敬业、清廉自律、文采出众 |
| 家庭背景 | 父亲张英为康熙朝大学士,家族世代为官 |
| 历史评价 | 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深受皇帝信赖 |
张廷玉一生致力于国家治理与文化传承,其个人品德与才能在当时备受推崇。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清代官员的政治生涯,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