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张口结舌什么意思】“张口结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或被问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因紧张、惊讶或无言以对而说不出话来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说话人嘴巴张开却无法发出声音的情景,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和画面感。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张口结舌 |
拼音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多作形容词) |
含义 | 形容人因紧张、惊讶或无言以对而说不出话来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之言也,有理则安,无理则危,故曰‘张口结舌’。”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在面对突发状况、尴尬场面或被质问时的反应 |
近义词 | 哑口无言、语塞、无言以对 |
反义词 | 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面对突然提问 | 在会议上被领导突然问及一个问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能张口结舌。 |
突然遭遇意外 | 看到意外事件发生,惊慌失措,一时说不出话来。 |
被揭穿谎言 | 当自己编造的谎言被当众拆穿时,顿时感到无言以对。 |
感到震惊 | 听到令人震惊的消息,一时无法回应。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用于描述正常对话中的停顿:张口结舌强调的是“说不出话”,而不是短暂的思考。
2.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该词形象生动,但频繁使用会显得语言单调。
3. 注意语境搭配:最好搭配“感到”、“变得”等动词使用,使句子更自然。
四、总结
“张口结舌”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适用于描述人在紧张、惊讶或无言以对时的状态。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让表达更加生动有趣。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中更好地运用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