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原文】一、
《罗刹海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寓言性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颠倒世界”的奇幻故事。主人公马骥因一次意外漂流至一个名为“罗刹海市”的异国,那里的人外表奇丑,却以美为尊;而真正的美丽却被视为怪异。通过这个荒诞的设定,蒲松龄讽刺了现实社会中的是非颠倒、美丑错位的现象。
文章借“罗刹海市”这一虚构之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道德标准以及人性扭曲的深刻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二、原文节选(部分)
> 马骥者,字龙媒,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一日泛舟海上,风急浪高,舟几覆,忽见一岛,中有城郭楼阁,宛如仙宫。遂登岸,见其人皆类鬼怪,面如蓝靛,目似铜铃,口出獠牙,状极可怖。然其人皆衣冠楚楚,谈吐文雅,举止有度。
> 马骥初见之,惊惧欲逃,然其人迎之曰:“此地谓‘罗刹海市’,凡来者皆可居。”马骥乃留。久之,渐知其俗:以丑为美,以善为恶,以正为邪。凡貌美者,反遭讥笑;凡心正者,常被轻视。
> 马骥愤然曰:“此非人间,乃鬼域!”遂辞去。归舟后,梦中犹见其景,醒而叹曰:“世道如此,安得不悲!”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
作者 | 蒲松龄 |
出处 | 《聊斋志异》 |
故事背景 | 马骥误入异国“罗刹海市” |
主题思想 | 讽刺社会是非颠倒、美丑错位 |
人物形象 | 马骥:才子,正直;罗刹国人:外貌丑陋但自以为美 |
表现手法 | 寓言、讽刺、夸张 |
文学价值 | 揭示人性弱点,反映社会现实 |
四、结语
《罗刹海市》虽为虚构,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则奇幻故事,更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社会寓言。蒲松龄通过“罗刹海市”这一荒诞世界,映射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醒人们要明辨是非、坚守本心。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