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毫什么意思】“明察秋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是眼睛非常明亮,能看清极细微的东西。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观察细致、判断敏锐。
其中,“毫”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字,理解它的含义对于掌握整个成语的意思至关重要。
一、
“明察秋毫”中的“毫”指的是动物身上最细小的毛,如牛羊等动物身上的绒毛。在古代,“毫”也常用来表示极小的单位,比如“一毫”可以指极小的一点点。因此,“明察秋毫”原意是说视力极好,能看到极细微的东西,后来引申为观察事物非常细致、敏锐。
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分辨能力,能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或真相。
二、表格:关于“明察秋毫”的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全称 | 明察秋毫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字面意思 | 能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最细小的毛 |
“毫”的含义 | 指动物身上的细毛,引申为极小的事物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观察细致、判断敏锐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或分析能力 |
常见搭配 | 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细节 |
近义词 | 洞察一切、明辨是非、细致入微 |
反义词 | 视而不见、粗心大意、马马虎虎 |
三、结语
“明察秋毫”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质。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细节,善于观察与思考。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具备这种“明察秋毫”的能力,都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