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的意思】“怙恶不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新闻或正式场合中却能准确表达对某些人行为的批评。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怙恶 | 指依仗作恶,顽固地做坏事 |
不悛 | “悛”意为悔改,不悛即不悔改 |
整体意思:指一个人犯了错误或做了坏事,但仍然顽固不化,不愿改正。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出自《左传·隐公三年》:“怙恶不悛,不可长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长期作恶而不悔改,是不能长久的。
现代用法:多用于批评那些明知错误却仍不改正的人,语气较为严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作恶多端、屡教不改、死不悔改 |
反义词 | 改过自新、痛改前非、洗心革面 |
四、使用场景示例
1. 新闻评论:
“该官员多次违规操作,至今怙恶不悛,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2. 文学作品:
“他虽曾有过过错,但若始终怙恶不悛,终究难逃惩罚。”
3. 教育语境:
“学生若怙恶不悛,不仅会影响自身成长,也会给他人带来负面影响。”
五、总结
“怙恶不悛”是一个带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明知故犯”和“拒不悔改”。它适用于描述那些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拒绝回头的人。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是否使用,以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怙恶不悛”的含义、用法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