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这句诗以其深刻的讽刺意味和历史反思,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内容与背景。
一、诗歌简介
《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在游历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与社会风气。诗中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沉溺享乐、不思进取的忧虑,尤其是对“商女”这一群体的批评,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二、原文及释义
原文: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释义:
- 烟笼寒水月笼沙:轻烟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洒在沙岸上,营造出一种朦胧凄清的氛围。
- 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晚停船在秦淮河附近,靠近酒楼。
- 商女不知亡国恨:歌女们不懂得亡国之痛,仍然沉迷于歌舞享乐。
- 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们还在对岸唱着《玉树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
三、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杜牧通过描写秦淮河上的繁华景象,反衬出当时社会的浮躁与腐败。他借“商女”的无知,批判那些不关心国家命运、只顾享乐的人。同时,“后庭花”作为南朝陈后主的亡国之音,象征着腐朽与堕落,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警示意义。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泊秦淮》 |
作者 | 杜牧(唐代) |
创作背景 | 游历金陵,目睹秦淮河畔的繁华与奢靡,感慨时局动荡 |
主题 | 借古讽今,批判社会沉溺享乐、不思进取的现象 |
名句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诗句含义 | 歌女不懂亡国之痛,仍在唱亡国之音,讽刺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麻木不仁 |
艺术特色 | 意境朦胧,语言凝练,借景抒情,含蓄深刻 |
历史典故 | “后庭花”指南朝陈后主的亡国之曲,象征腐朽与衰败 |
五、结语
“商女不知亡国恨”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警醒。它提醒我们,历史的教训不应被遗忘,国家的命运需要每一个人的关注与承担。杜牧的这首诗,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