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生活经验 >

峨冠博带出处于哪里

2025-09-07 08:21:56

问题描述:

峨冠博带出处于哪里,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7 08:21:56

峨冠博带出处于哪里】“峨冠博带”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士大夫或文人官员的装束,象征着身份、地位和风度。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古籍中,多用于描写古代士人的形象。那么,“峨冠博带”究竟出自何处?以下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出处分析

“峨冠博带”最早见于《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虽然文中并未直接出现“峨冠博带”,但《楚辞》中对士人衣饰的描写,为后世“峨冠博带”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而“峨冠博带”作为固定成语,最早明确出现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

> “峨冠博带仕唐时,冷眼旁观不语诗。”

此句描绘了当时士人穿着华丽、气度不凡的形象,也标志着“峨冠博带”正式成为描述士人装束的常用词语。

二、含义解析

项目 内容
词义 形容古代士人或官员穿戴整齐、仪表堂堂的样子。
“峨冠” 高大的帽子,象征尊贵的身份。
“博带” 宽大的腰带,体现礼仪和庄重。
引申意义 常用来比喻有学识、有修养的人,或指代古代文官制度下的士大夫阶层。

三、使用场景

场景 示例
文学作品 如《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的服饰,便有“峨冠博带”之说。
历史文献 多用于描述古代士人或官员的仪态与身份。
现代文化 常用于影视、舞台剧中塑造古代文人形象。

四、总结

“峨冠博带”一词源于古代士人服饰的描写,最早在《楚辞》中有相关意象,而在唐代白居易的诗中被正式使用。它不仅是一种服饰描写,更象征着古代士人的身份、修养与风范。在现代,这一词语仍被广泛用于文学、历史及文化领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最早见于《楚辞》,明确使用于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含义 形容古代士人或官员仪表堂堂、衣饰华美
词义分解 峨冠:高大帽子;博带:宽大腰带
引申意义 象征学识、修养与身份
使用场景 文学、历史、影视、文化等领域

如需进一步探讨“峨冠博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可继续深入研究相关文献与考古资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