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槁暴的暴是什么意思】在古文学习中,“虽有槁暴”是一句常见的表达,出自《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经过干枯曝晒,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
其中,“暴”字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暴”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虽有槁暴”的“暴”是一个多义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但在该句中,“暴”指的是“晒”,即“曝”。古代常用“暴”表示日晒的意思,与“曝”同义。因此,“槁暴”可以理解为“干枯后晒干”。
在句子中,“虽有槁暴”意思是“即使(木材)被干枯并晒干了”,而后面接的是“不复挺者”,意思是“不会再变直”,这说明木材已经被加工过,变得弯曲,不再恢复原状。
此外,“暴”在其他语境中还有“突然、猛烈”等含义,如“暴风”、“暴怒”等,但在本句中明确是“晒”的意思。
二、表格展示
字词 | 拼音 | 常见含义 | 在本句中的含义 | 解释说明 |
暴 | bào | 1. 猛烈 2. 突然 3. 晒 | 晒 | “暴”在此处为“晒”的意思,与“曝”同义,表示将物体放在阳光下晒干。 |
槁 | gǎo | 干枯 | 干枯 | 指木材因干燥而变干。 |
槁暴 | gǎo bào | 干枯并晒干 | 干枯并晒干 | 指木材经过干枯和晒干的过程。 |
不复挺者 | bù fù tǐng zhě | 不再变直 | 不再变直 | 表示木材已经弯曲,无法恢复原状。 |
三、结语
“虽有槁暴”的“暴”在本文中是指“晒”,与“曝”同义。理解这一字词的准确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整句话的语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荀子·劝学》所传达的关于学习与改变的观点。
通过对“暴”字的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其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也认识到古文中一字多义的现象。这对我们今后阅读和理解古文具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