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国家、人民或事业而忘我工作,甚至牺牲个人生活。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一、成语含义
“三过家门而不入”字面意思是: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却没有进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主人公在面对家庭责任与国家大义之间的抉择时,选择了后者,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人物介绍
“三过家门而不入”讲的是大禹。他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重要人物,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大禹最著名的功绩是治理洪水,他采用“疏导”而非“堵截”的方法,历经十三年,终于成功平息水患,使百姓安居乐业。
三、故事背景
相传,大禹在治水期间,曾三次经过自己的家乡,但都因为治水任务紧急,没有回家探望妻子和孩子。他的妻子涂山氏日夜等待,最终因思念成疾而去世。大禹虽然心痛不已,但依然坚持治水,最终完成大业。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出处 | 《史记·夏本纪》等古籍记载 |
意思 | 三次经过家门而未进去,形容为公忘私 |
主人公 | 大禹 |
故事背景 | 治水期间三次路过家门未归 |
精神内涵 | 无私奉献、以国为重 |
历史地位 | 被后世尊为治水英雄,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
五、结语
“三过家门而不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责任与使命时,应当有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胸怀。大禹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