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况于明哲乎明哲什么意思】“而况于明哲乎”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子曰:‘夫子之言,吾不能及也。’曰:‘而况于明哲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连圣人都难以达到,更何况是那些聪明智慧的人呢?这里的“明哲”指的是明智、聪慧、有远见的人。
一、
“明哲”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聪明、有智慧、通晓事理、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人。它不仅指智力上的高超,还包含道德修养和处世智慧的综合体现。
“而况于明哲乎”这句话带有反问的语气,意思是“更何况是那些明智的人呢”,常用于强调某件事的难度或复杂性,表示连最聪明的人都难以做到,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释义 |
明哲 | 聪明、智慧、有远见的人 | 《左传·昭公十二年》 | 常用于对智者的尊称 | 指具备高度智慧与判断力的人 |
而况于 |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何况” | —— | 用于反问句式 | 强调程度的递增 |
乎 |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 —— | 用于句尾 | 增强语气,表达反问 |
三、延伸理解
“明哲”一词在古代常用来赞美贤人或君子,如“明哲保身”、“明哲慎行”等,都强调了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判断的重要性。
“而况于明哲乎”这种表达方式,在古文中多用于劝诫或讽刺,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困难,也不要低估智者的智慧。
四、结语
“明哲”不仅是对一个人智慧的肯定,也是对其处世能力的认可。“而况于明哲乎”则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智者的重要性和难能可贵之处。在现代语境中,我们也可以将“明哲”理解为一种理性思考、审时度势的能力,值得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培养。